close

車種 : SUBARU Legacy 2.5 GT
保養里程 : 6 百公里
小雷這幾天下來也跑了6百公里了

原本是要1千才保養的
不過牽車後常按耐不住 都常重踩油門
所以我選擇提早保養 ~ 常換油並不是壞事

第一次保養 選擇使用 Carlube 5W30 GM 長效全合成機油
這一桶5公升的 5W30 GM 是舊包裝 ~ 我自己偷藏的啦


機油心使用 SIMOTA 高流量機油心 規格 : 日系 M20
紅色 是 最新包裝

水平對臥引擎 對潤滑油 要求 極高
因為 水平對臥引擎 活塞 是 左右橫移
因為重力的關係所以機油會往下流
所以有汽缸潤滑不均勻的缺點
所以 現今 水平對臥引擎 的機油壓力原廠設定都會較高
主要是要提高機油的潤滑度
還有~又有外掛渦輪 所以 溫度也是高出許多
所以 水平對臥引擎對機油的 要求 顯的嚴苛許多
但新式引擎 精細度與材質提升與環保要求下
所使用的機油黏度也是 規範在於低黏度
像 Legacy 2.5 原廠 所規範的 機油黏度為 5W30 油品
2.0 原廠規範 機油黏度為 0W20
原廠 所規範的 機油使用規範為
API : SL / SM
ACEA : A1 / A3 / A5
當然 如果有重改 或 激烈 或 競技等 特殊須求
機油所使用 黏度就必須要高一些
以滿足在高溫時高轉速時 使用 高黏度機油達到 足須的保護性
來看看 Carlube 5W30 GM 的 規範

有符合 原廠 所規範之 API : SM / ACEA : A3 規範
原廠要是敢跟我說 沒有使用非原廠機油不提供 保固的話
那就來看看 誰的功力深厚了 ~

這幾年下來 Carlube 油品 在於 高溫 或 耐用度 或 潤滑度
我給予相當高的評價 與 信心
比 Carlube 好用的油品 有沒有 ~ 這當然有 ~
但能讓我自己 長久使用與測試的 ~ 到後期 結果都相當好的油品 ~
我想 我是還沒遇到 ~ 或是 沒有長時間持續使用與測試 ,
況且還有 各 車友 在幫我測試 Carlube 油品~
好用與否 不是我說了算的

來看看原廠機油心位置
機油心 右側 下方 是 渦輪本體
機油心 左側下方 是 排氣頭段

更換機油心時要小心 不要噴到 渦輪本體 或 是頭段 都是機油
更換上 SIMOTA 高流量機油心

看看油底殼下方是啥
2支排氣頭段 從油底殼下方通過
真是夭壽骨的設計~ 這是在煮機油嗎

機油溫度一定 不低阿
我看 機油冷卻器 是一定要 上的了


開始添加 Carlube 5W30 GM 機油
加油孔 比較細小 所以添加時要放慢速度

機油使用量 4 公升

機油尺 約在 8分滿的位置

插花 ~ 更換 原廠 喇叭 ~
原廠喇叭聲音有夠鳥 前幾天 叭了一聲 被嚇到
逼 一聲 ~ 靠 有夠鳥
原廠 喇叭 就小小一顆

給它更換上 BOSCH 雙喇叭
聲音低沉一些 ~ 好聽多了 ~ 不過 還不是我要的聲音
改天 在找其它 喇叭來換掉

Legacy 2.5 GT 車重較重 又是4輪驅動的影響
所以 靜止起步 輕踩油門時 會感覺有點鈍
換完 Carlube R 5W30
靜止起步 輕含油門時 跟原廠機油差不多
不過約轉速 過 1500 轉時 Carlube R 5W30 比起原廠機油
加速性快了許多
遇到紅綠燈 放開油門滑行時 滑行距離也比較遠喔
在高速公路上 重踩油門
使用原廠機油 因為大馬力 渦輪的關係 加速性是相當快
不過 使用 Carlube R 5W30 後
當渦輪開啟時 會感覺車子 會先跳出去 然後在開始加速
嗯 ~ 引擎出力反應相當好喔

看到 頭段設計在 機油底殼下方 且我開車 也不算溫合
所以 我大概 會選擇 在使用 3 千公里 做更換機油的里程
不是 Carlube 不耐用 而是我寧願常換 給車子最好的照顧
我 馬三 小黑 也是常 動不動 就換油
這是我個人習慣啦

看到原廠 的設計 ~
後續就是 機油冷卻器 與 自排油冷卻器 與低溫水龜 的 加裝了
如果找的到 加大水箱的話 我應該也會換上
讓 油溫水溫 能更低一些
最近 也訂了 一組 GReddy info Touch 的整合儀表
要來監控 引擎的狀況
剛牽車 後續要加裝的物品粉多
我是為了車好 不是敗家喔

全站熱搜